智能制造网手机版

手机访问更快捷

智能制造网APP

安卓版

智能制造网小程序

营销推广更便捷

您现在的位置:智能制造网>零部件>资讯列表>国内新能源车再掀价格战,利好之中埋隐忧

国内新能源车再掀价格战,利好之中埋隐忧

2024年03月11日 09:45:18 人气: 22830 来源: TechWeb文 卞海川
  中国传统的春节刚过,比亚迪宣布两款插混车型秦PLUS荣耀版和驱逐舰05荣耀版上市,起售价为7.98万元。相较于上一版本冠军版车型,新版本车型价格下降了2万元,3月1日,比亚迪再次喊出“电比油低”,推出比亚迪宋Pro DM-i荣耀版,起售价10.98万元,这意味着搭载比亚迪DM-i技术的A级SUV明星车型正式进入10万区间。与此同时,包括同属自主阵营及合资品牌的其他车企也不失时机地跟进,包括长安启源、五菱汽车、哪吒汽车、北京现代、上汽通用都做出程度不同的降价举措,据统计,仅3月1日一天之内,就有9家车企官宣降价或开启限时优惠。
 
  降本增效还是市场低迷?
 
  如前言,今年春节过后车企的大幅降价和优惠,原因何在?
 
  对此,有分析认为,近期部分新能源汽车厂商在价格上做出让步的底气,来自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的不断整合、提效,加上原材料价格近期处于低谷,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。
 
  以比亚迪为例,和很多车企选择把零部件交由第三方研发和生产不同,从上游原材料到中游重要零部件及整车制造,再到下游基础设施、汽车服务和后市场,在深度垂直整合的优势之下,其可以最大限度压缩零部件环节的利润,有效控制成本。
 
  事实真的如此吗?或者说事实只是因为国内车企已经完全具备了降本增效的能力?
 
  这里我们不妨看下今年1-2月中国车市,尤其是新能源车市场的表现。
 
  据统计,2024年1月,中国乘用车国内市场实现零售203.5万辆,环比下降13.9%;新能源汽车降幅更大,1月卖出66.8万辆,环比下降近四成,一些知名大品牌,包括比亚迪、蔚来汽车、小鹏汽车,环比下滑甚至超过40%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次销量跳水,竟然发生在农历新年前首购群体购车的黄金期。
 
  进入2月,国内车市的颓势仍未有减退的迹象,国内汽车整体的产销量陷入同环比大幅下滑。具体来看,整体汽车产量为124.1万辆,同比降低26.7%,环比降低39%;汽车销量为110.9万辆,同比减少21.6%,环比降低45.8%。大势之下,新能源汽车领域同样未能幸免产销量的增速下滑,2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42.6万辆,同比减少17.7%,环比降低42.3%;销量为38.8万辆,同比减少11.6%,环比减少42.1%。
 
  由此可见,虽然供应链能力的提升让国内部分车企有了降价的资本,但市场的低迷,车企以价换量恐怕才是主因。以比亚迪为例,2024年预定销售目标为450万辆,相较于2023年同比增长50%,如此颓势之下,惟有降价才是硬道理,尽管这一举措显得有些无奈。
 
  需要说明的是,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降也是车企降价的原因之一。例如占新能源车成本1/3左右的电池,过去一年,电池核心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从2022年50万元/吨已经降到如今的8万元/吨,如果换算到每台汽车上,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可使单车成本下降近万元是自然而然,并非是车企自身竞争力的表现。
 
  短期效应明显,长期隐患犹存
 
  既然是市场低迷,那么降价历来都是应对其屡试不爽的利器。
 
  据第一财经报道,降价对于拉动消费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。有比亚迪4S店销售人员表示,两款新车在上市前夕就有不少客户收到消息并在上市当天即下订,虽然只是春节后开工的第二天,但接待试驾的客户已经超过8组,俨然一副门庭若市的景象。
 
  除比亚迪外,这次跟随其一同降价的长安启源A05,虽然目前月销量还不足3000台,但经过降价促销后销量一直在稳步提升。
 
  那么问题来了,在降价带来销量短期提升的同时,这种策略对于国内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会有何影响?
 
  安邦智库分析,这种降价竞争的策略可能会对电动车市场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。随着价格的下降,利润空间也将受到挤压,这将给电动车的研发和生产带来更大的挑战。同时,这也将影响到汽车制造商的电动车战略和未来的市场份额。
 
  某知名车评人称,车厂降价仿佛已进入群体事件里的踩踏状态,大家争先恐后地往安全出口冲,合理利润、未来发展都顾不上了。只有等这一波恐慌式降价过去后,活下来的才有空喘口气。但经历了这一波降价风潮,价格体系也许不会回到过去的状态,微利经营或将成为常态。
 
  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价格走势,崔东树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,随着碳酸锂价格下跌、电池成本降低、造车成本下降,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形成规模效应,电动车产品拥有更多利润空间。在未来几年的高速增长中,2024年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年,竞争注定非常激烈。
 
  至于相关企业,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和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均在开工信中敲响警钟称,今年将迎来更为激烈的车市竞争。
 
  基于上述专业机构、人士、企业的分析,有相关专家预测,未来三年国内车价或降30%。如果这个预测靠谱的话,对于市场和用户来说,如果不是当下之急需,再等等不乏明智之举,尤其是对于目前动辄大几十万的国内新能源车,即便其被宣传的天花乱坠,现在入手颇有被割韭菜的意味,毕竟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之下,捂紧钱袋子,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正举。
全年征稿/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:1271141964@qq.com
版权与免责声明
1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智能制造网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,https://www.gkzhan.com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、技术文章、资料下载等内容,如涉及侵权、违规遭投诉的,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,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。
3、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4、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
企业推荐

更多